『闲闲书话』 儿童文学、老年文学及其他
文学是天下的“公器”之一,人人都可以爱好、创作、鉴赏、批评,不分男女老幼,无论贫富显晦,所谓“文学即人学”当也包含了这层意思。那么为何还要特别提出“儿童文学”和“老年文学”的概念呢?我想,童年与老年正分别处于人生这部苦乐交响曲的前奏和尾声之中,是非常关键而富有意义的阶段,所以国人发明了诸如“童叟无欺”、“老少咸宜”的词语来概指世间所有的各色人等。童年与老年这两个人生阶段犹如一天的清晨与黄昏,缺少了任何一个都是一种大遗憾,而经历了两者又无疑是不小的安慰,从来就应该也值得更多的人群去关注,方式之一则是围绕它们进行文学活动,其中主要是以儿童与老年人为描写对象暨读者对象,而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或老年文学作品的读者又不仅仅是儿童或老年人。
然而,我国高等学校在授受厚达六百多页的《儿童文学教程》,却仿佛没有一篇关于老年文学的精彩讲义,这在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甚至尖锐的当代难道还不足以发人深思?当然,高校的文学课程除了占弱势的儿童文学之外,其余全都是“成人文学”,老年文学虽已囊括在内,但如盐入水,不被重视强调。
与此相对,《老年文学》杂志恰巧为了张扬这个重大命题而诞生、而发育,它不光是充实了中老年作者、读者的精神生活,还腾出宝贵的版面支撑着青少年作者的话语权,从某种角度来看,桃花源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之景在此已局部或初步实现。于是,不但老年文学作品的读者不局限于老年人,它的创造者行列也开始吞吐着一些热心而优秀的年轻身影。其实这也极为正常,儿童文学的作者群不也由老、中、青、少几代人组成吗?
不容乐观的是,不尊老、不爱幼的事仍时有发生,儿童文学、老年文学往往倍受主流媒体的冷遇,在我们这个提倡长寿文化、传诵《神童诗》的国度里,这就有点不正常了。眼下是个众生喧哗的时代,人们以苍蝇逐臭、飞蛾扑火之势追求着名利,作为一家民办、非赢利性的纯文艺刊物,《老年文学》能独树一帜维持至今,是多么地不易啊!即使不是《老年文学》的主创人员、支持者、赞助者或知情人士,我们也不难透过纸背窥见那股隐藏在暗处的精神动力,它源自一群七老八十的献身文学事业的前辈,他们深谙世态的炎凉、缪斯的无奈,也愿扶持后生、奖掖先进,并坚持以苦行僧的虔诚姿态守卫着《老年文学》以及一切真文学的圣洁阵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切的一,一的一切,这一切的一切,我既感辛酸,又觉欣慰……
上一篇:坚持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下一篇:漫步老年文学
相关新闻
- 笠翁对韵2013-11-14
- 步伐2013-05-09
- 不以自然为敌,不以他人为敌2013-05-09
- 相由心生2012-12-13
- 像植物一样睡觉2012-12-13
最新文章
- 笠翁对韵2013-11-14
- 步伐2013-05-09
- 不以自然为敌,不以他人为敌2013-05-09
- 相由心生2012-12-13
- 像植物一样睡觉2012-12-13